在盘锦市最南端、大辽河入海口右岸、辽宁沿海经济带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盘锦辽东湾新区强势崛起。盘锦辽东湾新区组建于2005年12月。 2006年6月,被纳入辽宁沿海重点发展区域。2010年10月,被省政府确立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验区。2011年4月,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 2月,被工信部批准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石油化工产业)”。2013年1月,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7年6月,获批国家级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2019年新区成功跻身中国化工园区30强(位列24)。新区规划面积306平方公里,其中港区规划面积为60平方公里,产业区规划面积为11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为120平方公里,苇泽生态公园4平方公里,大辽河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

2005年以来,历届盘锦市委、市政府始终创造性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立足盘锦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实践,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一茬又一茬辽东湾人,不断打破思想桎梏,扫除体制机制藩篱,靠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创新实践开发建设辽东湾新区,形成了港产互动、产城互融、城校互促、校企互通喜人局面,为盘锦今天的高质量发展激活了动力、开辟了空间、积聚了优势、赢得了机遇。截至2019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累积完成95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224.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8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28.68亿美元,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97个,新区已成为盘锦经济发展的“龙头”、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产业园区。
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45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4亿元,同比增长34%;财政口径税收收入23.93亿元,同比增长18.5%;实际到位内资完成80.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08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78.3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7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7个。向海而生,砥砺前行。辽东湾新区坚持以港口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保障,按照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全力推进新区高质量发展,用奋进之笔书写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以港口为龙头,新区已成为盘锦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港口的能力能级不断提升,港产城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注重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国际化标准修码头、挖航道、建泊位完善港口基础设施,盘锦港累计投资超过300亿元,现已经建成5万吨级以上泊位22个,在建5-10万吨级泊位12个。其中,为华锦阿美项目服务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水工主体工程已经建成,配套的深水航道工程同步建设。开港以来,年吞吐量及集装箱量增速均位居国内前列,2020年港口通过能力将突破1亿吨。
全面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铺铁路、建公路、联水运健全集疏运体系,港口及周边近10条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均已全线通车。在东北腹地和内蒙先后布局开通内陆港7个,有序推动海港与内陆港互动衔接。陆续开通16条集装箱直航航线、23条外贸线路,逐步强化与全国沿海重点港口互助发展。港口至后方石化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的输送系统已同步建成。多式联运的区域性枢纽交通运输网已构建完成,网络化大物流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不断提升港口开放功能。设干港、搭平台、辟通道强化开放功能,全力打造对外开放平台,一类开放口岸通过国家验收,盘锦港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和保税物流中心已封关运营,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通过国家审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推广应用。“盘满欧”集装箱国际班列正式开通;“盘蒙欧”集装箱班列实现双线运营,新区正在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

以产业为支撑,新区已成为盘锦发展的重要引擎
始终以区域协同化、产业同城化视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实施一大批诸如华锦阿美、宝来巴赛尔、长春石化、中储粮、忠旺等投资百亿元以上的超大项目,扶持助力一批诸如北燃公司等龙头企业跻身国内民营企业200强,已形成以石化及精细化工、临港物流及加工、特色装备制造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与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格局。
全力打造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依托国家级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先后落地、投产、运行。现总投资240亿元的北燃公司石化产业园、总投资30亿美元台湾长春集团环氧树脂基地、联成化学总投资25亿元全球最大的苯酐、增塑剂生产基地等项目均已投产运营。在产业基础、投资环境、政策红利多重撬动下,投资超百亿美元的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合资公司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注册成立,项目涉及的39个工艺包采购全面展开。宝来轻烃综合利用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5亿元,实现机械竣工。宝来-巴赛尔合资合作项目双方股权交易、合资等协议主要条款已确定。经过紧抓重要战略期持续攻坚,目前,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为新区第一大主导产业,并在全省率先实现产业集群体量超千亿元规模,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以乙烯、丙烯、c4、芳烃为源头的四大主导产业链基本搭建完成,新区已被纳入《辽宁省建设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工程框架实施方案》,并成功跻身中国化工园区30强(位列24),正在积极推进纳入大连石化产业基地拓展区,新区已成为盘锦打造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的核心。
全力打造国家级粮食物流加工基地。依托港口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物流及加工业,总投资150亿元的中储粮东北综合产业基地、总投资18.7亿元的汇福粮油油脂深加工及仓储物流、总投资18亿元的益海嘉里物流及食品加工、总投资7亿元的北大荒粮食仓储物流、总投资3亿元的京粮集团粮食物流基地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北方“新粮港”、千万吨级规模的粮食产业项目集群渐趋成型,盘锦港已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北粮南运”主要装船港。
全力打造环渤海特色装备制造基地。新区依托港口岸线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装备制造业,总投资25亿元的渤海装备辽河重工有限公司海工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安徽合力工业车辆北方基地一期工程已投产运行。总投资225亿元的80万吨/年铝挤压型材、120万吨/年铝板带以及总投资35.8亿元的嘉翔机械铝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新区将成为业内首屈一指的综合性高端铝产品集散地。

全力打造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等相关科研机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市政府与中科曙光合资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总投资5000万元的曙光信息辽宁基地二期扩建已陆续投产、总投资2000万元的辽宁猎鹰无人机研发及制造等项目已投产运行,总投资26.4亿元的台湾长春石化1.8万吨/年锂电池铜箔一期项目投产运营。

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新区自然及文化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以承载古渔雁文化及红海滩旅游的二界沟旅游景区整体开发、整体复制苏州三大园林的江南风情园为代表的一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陆续运行;金帛海岸项目一期建成并对外营业,宜必思快捷酒店、稻作人家民宿村一期投入运营,含章湖旅游、大辽河水上游等项目加快建设。扶持田庄台仿古商业街、荣兴长白民俗街、江南风情园商业街、渔雁小镇商业街等5条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集聚商户超过600户。

以城市为保障,新区已成为盘锦未来发展重要空间
围绕港产城联动发展,坚持适度超前完善城市功能、创新体制机制凯发k8旗舰厅的招贤纳士、引才聚智服务城市发展,拓展了盘锦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盘锦的人力资源量级,成为盘锦的“深圳”和“浦东”。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连通港产城的道路主骨架基本形成,给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健全,工业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用电、供热及燃气实现有效供给,通讯网络全面畅通,交通设施逐步完善,城市主要街区和主要道路两侧绿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全方位满足各类产业项目“七通一平”和居民生活要求。

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成功引进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省实验中学辽东湾分校,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迁入新区,盘锦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竣工启用,新区已建成从学前教育到中高等教育及涵盖职业教育的完备教育体系。拥有柏栎饭店、翠霞湖宾馆等多家大型商业服务机构。城市规划馆、红海滩体育中心建成使用,湿地博物馆、大剧院、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项目即将建成。盘锦市人民医院及街镇、社区医疗机构全面投入使用,服务域内群众、辐射周边区域的医疗卫生体系基本建成。

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根据新区实际,围绕“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用、业务协同创新”主线,重点推进智慧招商、智慧安监、智慧园区、智慧政务及产业信息综合分析管理等5个智慧平台的建设,建成围绕产业园区特点开展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满足新区内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需求,形成以应用推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应用的良性互动态势。